查看原文
其他

唤醒春天,唤醒生命——与生命化教育相遇

王莉 融易教育 2021-12-23

张文质|家庭教育|生命化教育

连续三个晚上失眠了——3月8日晚,在上海,参加张文质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坊前夜,激动得睡不着;3月9日晚,在嘉善,第一次听到文质师亲口解读生命化教育,被触动得睡不着;3月10日晚,嘉善归来,恍惚觉得还在嘉善,两天培训交流的一幕幕在脑海回放,感动得睡不着。


我不是失眠,我是被唤醒了。是我生命深处的春天被生命化教育唤醒了。我想,被唤醒的不只是我一人。


张文质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三期工作坊恰恰在惊蛰节气后举行,我们都像是冬眠的虫子,被春雷唤醒。正如文质师所说,家庭教育是一种唤醒,是一种相互的鼓舞


我们的童年被唤醒。文质师说起自己的童年,说起他经常被父亲暴打的童年噩梦。让我回想起自己童年期也有过的挨骂经历。


我的军人父亲脾气急躁,虽然对我是非常非常地深爱,但有时也免不了粗暴对待。我的母亲那时候在政府工作,经常要出差、下乡,每周二、五的晚上还要学习。


她后来告诉我,学习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,到路口就听到我的哭声穿越好几条巷子传到她耳边,好心疼。这样的经历是不是给我留下了阴影?是不是有时候又复制在我自己的亲子关系中?


那么,对童年阴影有了觉知之后应该怎么做?是怨恨原生家庭?是传递阴影给下一代?都不是。


文质师用他的柔糯的福州式普通话缓缓地说:“有一些苦是没办法解决的,你告诉他苦的根源,他就会开始淡化这种苦。”



是的,我们无法改变童年经历,更不能去怪罪父母,但是我们可以去理解父母。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童年,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了解父母的童年去更深层次地了解父母,去追溯根源。


在了解了父母之后,我们自己的童年经历就多了一些被读懂的可能,这时候我们的所有委屈、怨恨都化为一种悲悯——对我们自己命运的悲悯,然后是对我们自己孩子的更深的悲悯与同情。


此刻,一边听着《一剪梅》一边写下这样的文字,心中释然。郁结的情绪开始流淌,一如坚冰融化下的春水,沉睡长久之后开始有了汩汩跃动的活力。


自己的童年被唤醒,然后才能更清晰地看见孩子的童年,看见生命的脆弱、无助。才能回到初心。


我们对孩子的初心被唤醒。我们对孩子的初心是什么?在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只想要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,可是后来我们变得贪心,忘了本心。


教育又是为了什么呢?我见面采访过多次的黄玉峰老师常常说:“教育中人是怎么不见的”。在我们的家里,是不是也常常只见分数不见人?只见成绩不见人?


最近我读成尚荣先生著作《儿童立场》:“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,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”,他认为只有真正地了解儿童、发现儿童、引领儿童,并从儿童中汲取智慧,真正的教学才会发生。


是的,在家里,只有父母真正地读懂孩子,真正的陪伴才会发生



正如文质说:陪伴是亲子关系最核心的词汇亲子关系就需要回归到日常状态


当我们的初心被唤醒,当我们意识到,活着就是一种优势,那么,美好的陪伴就发生了。这些年,我和我先生亲自陪伴我们的两个孩子,孩子都是跟着我们一起生活。


这些年,我带着我的小书《陪伴的力量》到各地给家长做《父母如何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》讲学时,我就常常和家长们说,当你的初心被唤醒,你对孩子的陪伴才有力量,才是有质量的陪伴,才是孩子喜欢、接纳的陪伴

作者简介

王莉:北师大教育学硕士、厦门大学新闻学士,自然生长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,生命化教育的实践者与传播者。在北京当记者、编辑17年,现居上海从事教育研究与咨询及生命化教育与阅读推广。出版著作《童年可以如此美好》《陪伴的力量——王莉教育观察100例》、《书香润童年——王莉亲子共读实践》等。系中国教育报刊社特约评论员。为《福建教育》、《深圳青少年报》等报刊撰写家教专栏。在《中国教育报》、《教师月刊》等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。在北京、上海等地讲学100多场,讲学主题有针对0-3岁孩子家长的《父母如何有效捕捉孩子的发展敏感期》,针对0-6岁孩子家长的《父母如何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》,针对一年级家长的《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平稳度过一年级》,针对0-9岁孩子家长的《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》,针对3-9岁孩子爸爸的《父亲不缺席,父爱不缺失》等。




易年级

把最好的课程献给一亿个珍爱孩子的父母

长按扫码关注我们

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